媒体哈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哈音 >> 正文

黑龙江日报:对俄文化交流“桥头堡”迅速崛起

发布时间:2016-03-17来源:黑龙江日报

多布罗沃利斯基老师正在指挥中国学生合唱

谢苗诺夫老师正在“哈音”授课

哈尔滨音乐学院全景

□文/摄本报记者程瑶

3月8日,刚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我省唯一独立设置公办艺术类高等学校··哈尔滨音乐学院进行了第一场专业术科考试。尽管是第一年正式招生,“哈音”却吸引了省内近600名热爱音乐的莘莘学子前来参考,最为热门的声乐歌剧系和钢琴系,录取比例达到了1:5。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外,聘请俄罗斯音乐大师们亲自来哈授课的国际化路线无疑成为哈尔滨音乐学院最引人瞩目的办学特色。从“哈夏”音乐节上的短时交流演出,到“哈音”校园内的长期执教授课,俄罗斯音乐大师们的到来,不断提升着哈尔滨“音乐之都”国际化的内涵,更助推着我省对俄文化交流“桥头堡”的迅速崛起。

国际化办学建设高水平音乐殿堂

去年开始,哈尔滨音乐学院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过渡性招生培养。3月份新学期第一天,记者走进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丁香大道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浓郁俄罗斯风格的教学楼半环形排开,悠扬的音乐声不时飘逸入耳。在该校东实训楼的一间排练厅里,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多布罗沃利斯基·弗拉基米尔老师正在钢琴伴奏和俄语助教的协助下,给声乐歌剧系的学生们上本学期的第一节合唱课。很多时候,学生们甚至不需要助教翻译,只要从老师的指响和示唱中就能找到正确的节奏和音调。课堂间隙,这位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几个月的相处,发现中国学生与俄罗斯学生学习态度一样认真,自己从心里喜欢他们。今年五六月份,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将一起举行校园音乐会,希望热爱音乐的哈尔滨市民都能来欣赏。

与合唱课的集体授课不同,谢苗诺夫·马克西姆老师的圆号课是一对一授课。这位曾多次作为首席圆号在世界多个知名乐团演出的音乐家,授课时却非常平易近人。他的学生李佳丽告诉记者,中国的音乐老师大都比较严厉,俄罗斯的老师则多是鼓励式教育。而且为了让她能更快进步,老师常常放弃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给她加练习课。谢苗诺夫老师表示:“圣彼得堡的孩子大都是很小就开始学习乐器,基础要好些,相比起来,中国学生需要更多的练习。所以我想尽量利用任教的两年时间让孩子们多学一些东西。”

记者从哈尔滨音乐学院了解到,首批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选聘来“哈音”任教的俄罗斯专家共有8人,任期两年。“除了高水平教师,我们更想引进的是俄方的高水准教材和先进教学管理理念,所以聘用2名俄方专家分别担任我校的钢琴系、管弦系主任,负责组织教学工作。”全程参与“哈音”筹建的该校负责人关健告诉记者,依托中俄战略合作背景,牢牢把握国际化尤其是对俄合作办学特色从一开始就是筹建“哈音”的题中之意。“无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还是‘龙江丝路带’建设,对俄合作都是重中之重。因此,筹建以对俄合作为特色的‘哈音’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省长陆昊更是多次亲自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接触,促成了双方签署了涵盖专业设置、师资引进、学生互派、科研合作等多方面的实质合作协议。”

多元化交流 百年乐团重现辉煌

“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是冰城“音乐之都”的金字招牌。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年在“哈夏”开幕式上担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其前身竟是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记者联系到该团团长曲波时,他正随哈尔滨市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五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洽谈有关中俄文化交流的项目。

曲波告诉记者,从历史上来看,龙江音乐文化的发展就离不开中俄交流的助力。1908年4月,俄国外阿穆尔铁道兵旅团管弦乐团在哈尔滨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的序幕。这支以俄罗斯侨民为主组成的乐团后被改编为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中东铁路俱乐部交响乐团,人称“老哈响”。1961年,由“老哈响”更名后的哈尔滨交响乐团真正成为了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团,并参加了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演出。2011年,哈尔滨交响乐团与哈尔滨音乐厅团厅合一,更是拉开了以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职业化乐团的大幕。

“从2006年开始,邀请俄罗斯钢琴家、音乐家来交流演出就成为‘哈夏’音乐会的一大特色。哈尔滨这座城市对俄罗斯文化的感情很浓厚,我们也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做这方面工作,每年进行的对俄文化交流要远多于与其他国家的交流。2016年新年音乐会上,我们邀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指挥家来指挥演出,同样受到省内市民听众的一致好评。”曲波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中俄博览会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因此他们正在与全俄排名第三的乌拉尔模范爱乐乐团进行洽谈,邀请其在哈夏期间到哈尔滨参加演出,目前已初步达成意向。

在积极邀请俄罗斯演奏家加盟哈交,加强中俄交响乐团之间交流的同时,充分发挥哈尔滨地域音乐特色,营造浓厚国际化音乐氛围也一直是省内音乐团体共同努力的方向。由省里全力支持,哈尔滨音乐厅和哈尔滨交响乐团倾力打造的公益性讲座“哈尔滨音乐大讲堂”就是为广大市民普及高雅音乐知识,提升古典音乐欣赏能力的文化惠民活动之一。曲波表示,所有请来的外国专家,特别是俄罗斯的专家,都会首先在大讲堂上亮相。通过加强交响乐讲解这种长期、持久的工作,请更多国内外专家在大讲堂与乐迷面对面,才能让更多市民听懂交响乐,感受中俄音乐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合作提档升级“音乐之都”光彩绽放

作为亚洲唯一获得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称号的城市,哈尔滨在培养人才、提高乐团水平等“软实力”上勤修内功的同时,音乐硬件建设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的提档升级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和巨大的空间。

2015年,投资达6.9亿元人民币、能同时容纳1200名观众的哈尔滨新音乐厅投入使用。这座位于群力新区的新音乐厅不仅引进了东北三省的第一台管风琴,还采用了许多国际前沿的声效技术,具有世界顶级水平。今年2月,哈尔滨大剧院被著名建筑新闻网站Ar chDail y评选为2015年度“世界最佳文化类建筑”,成为中国唯一获奖建筑。这座哈尔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曾让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式的中外来宾直呼“惊艳”。世界顶级音乐场馆对更多世界级剧团、交响乐团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音乐之都”的巨大国际文化品牌价值正在不断升华,中俄音乐文化交融、人才流动的努力也在不断深化。曲波介绍,此次赴俄,除了邀请俄方乐团参加“哈夏”演出外,哈交与乌拉尔音乐学院等俄罗斯音乐学院互派指挥和演奏家交流、学习、实践等很多合作意向都已初具雏形。

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中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体系也在推进。今年9月,该校将增加选聘小号、巴松、中提琴、作曲四个课目的俄罗斯教师,使俄方教师人数达到12人,到2018年将达到20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5。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完成教学、科研、创作、演出等深度中俄合作的同时,还将不断向初级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下游两个方向发力,实现宽领域合作。“1925年7月,全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音乐学校就是由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戈里德·施京夫妇在哈尔滨创建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这所完全按照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学大纲办学的学校曾为推动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我们想时机成熟时恢复建立将其作为哈音的附中,开展中等职业技术音乐教育。而在另一端,我们要尽快建立本科毕业生赴俄攻读研究生合作机制,发展双向留学和进修生教育,推进教师赴俄培训进修,建立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中俄联合培养机制。”关健表示,作为中国第三所全施坦威学校,哈音将努力发挥高起点办学优势,秉持精英式培养的办学定位,力争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摇篮,以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交流的新殿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