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9月18日上午,学院组织全体本科新生及部分学生代表集中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731》。

影片《731》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对人性的极端摧残与践踏,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岁月中所经历的深重灾难。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命运,展现出无数先烈与普通民众在绝境中所彰显的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痛与悲壮,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与决心。

观影现场秩序井然,同学们神情肃穆,沉浸于影片沉重的历史叙事中。许多同学深受触动,表示将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养成、校规校纪、心理健康、国防等九项教育内容。本次观影活动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观 后 感
声乐歌剧系2025级本科生 刘征:
看完《731》电影后,我内心非常之沉重。镜头里,无数无辜者在活体实验中痛苦离世,冻伤实验、细菌注射等各种暴行,字字句句都是血淋淋的罪证。731部队的罪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那些逝去的生命不该被遗忘,他们的遭遇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振兴中华,要珍惜和平,同时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民族声乐系2025级本科生 石浦春泽:
观看电影《731》,是一次沉重而深刻的历史教育。这部影片以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中华民族永不能忘的伤痛历史,在我心中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波澜。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正处于人生新起点,我会不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我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增强自身本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与奋斗中。同时,我也会积极传播和平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珍爱和平,在以史为鉴中不断开创未来。
管弦系2025级本科生 靳烨:
《731》这部电影筹备多年,是承载了历史与真相的一部影片,它犹如一道惊雷,将法西斯的罪行展现在大众面前。 在《731》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我们虽生在不同国家,但是我们都爱好和平,《731》就像一把尖刀,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骨子里的丑恶面向全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将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民乐系2025级本科生 孙恺: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民乐殿堂的大一新生,观看《731》这部电影让我深受震撼。影片中惨痛的历史画面与我每日练习的优美旋律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段历史警示我们,艺术从来都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我们今日能安心习艺,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音乐人,我们更应刻苦钻研技艺,以音乐传承文化,以艺术铭记历史。让每一个音符都化作不忘国耻的警钟,让每段旋律都成为振兴中华的号角。唯有勤学苦练,精进艺业,才能以最美妙的民族之声告慰先烈,用最动人的中国旋律唱响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这就是我们这一代音乐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钢琴系2025级本科生 张德成:
观罢《731》,震撼与悲愤交织。这部电影揭露的不仅是残酷的历史,更是对人性的彻底背叛。它警示我们,历史的伤痕必须被铭记,这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许下一个永不重复的誓言。正如乐章中最沉重的休止符,此时的沉默不是为了空白,而是为了更深刻地反省与前行。唯有从苦难中汲取教训,人类文明的旋律才能最终走向和平与光明。
音乐学系2025级本科生 周刘馨瑶:
当我看到电影《731》中日军在哈尔滨的暴行,一幕幕残忍的画面如利刃刺心。活体实验、细菌战研究,每一个场景都浸满无辜者的血泪,在我的心头敲击。电影结束我感到呼吸困难,731部队的行为永远不能被原谅,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刻骨铭心的痛苦和屈辱。这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真实的人间炼狱。铭记这段黑暗,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守护和平,绝不让暴行重演。
艺术学系2025级本科生 曹墨涵:
今日,我们观看了电影《731》。电影《731》以触目惊心的画面和冷峻的叙事,撕开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并非依靠血腥场面进行简单煽情,而是通过克制的镜头语言,让受害者无声的绝望与施暴者机械的残忍形成巨大张力,直击人心。我为无数被害同胞的遭遇而愤怒与绝望,同时也深深地被大家齐心协力托举生命希望的团结而感动。影片不仅是历史的复刻,更是一面映照人性深渊的镜子,警示世人:科学一旦脱离人性的缰绳,将沦为何等恐怖的暴力。
散场后,那种如鲠在喉的压抑感久久不散,与场外一片繁华之景的反差更是告诉了我: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作曲系2025级本科生 赵韫甆:
影片《731》用冷峻镜头剖开哈尔滨平房区那座“死亡工厂”——731部队的所谓“科研”实则是将人性碾碎成显微镜下的细胞标本。影像间翻涌的血色,揭露了军国主义如何用科学外衣包裹反人类暴行。最令人战栗的并非刑具的狰狞,而是施暴者笔记本上工整的数据记录。这种将同胞生命异化为实验参数的“去人性化”机制,恰是当代仍需警惕的恶之根源:当技术理性吞噬道德底线,当集体狂热压制个体良知,文明便会在精密计算的屠刀下崩塌。电影呈现出的历史带给我的震撼无以言表。散场时街上车水马龙,我才恍然惊觉银幕外的和平何等珍贵。影片如刺入记忆的柳叶刀,剜开被时间淡化的脓疮,我意识到,唯有让历史的哭墙永远渗血,才能浇灌出永不凋零的和平之花。
文字、图片来源: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