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对歌唱咬字技巧与文化内涵的理解,4月18日下午,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务处和民族声乐系联合主办的专题讲座《声各有形 字里乾坤——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在学院A220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民族声乐教育专家顾晓丹担任主讲,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顾晓丹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围绕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归韵规律进行了深入讲解,强调民族声乐的表达不仅关乎旋律和技巧,更离不开“字”的精准处理,生动地阐述了字头清晰、字腹字尾连贯在演唱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每一个字音在口腔内的发声,如同音素在进行一场慢跑。”
顾晓丹教授指出,语言是民族声乐风格的核心,歌唱中的咬字归音不仅体现艺术特色,更能传达文化情感;以真声为基础,保持自然舒适的说话状态,是改善吐字、提升表达力的关键路径;民族声乐既要彰显中国元素与中国气质,也应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表达能力,语言的准确性与美感成为桥梁。
本次讲座还展示了台词与语言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顾晓丹教授将声乐技巧与语言文化紧密融合,强调口腔运用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曲唱的技术训练,本质上就是口腔的训练,亦即口法的练习。”
讲座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培育具有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声乐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歌唱咬字艺术的理解,也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未来,民族声乐系将继续通过此类高质量学术活动,持续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为培养兼具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民族声乐人才筑牢根基。
文字、图片来源:民族声乐系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