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晚,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圆满落幕。哈尔滨音乐学院在此次国家级音乐赛事中表现卓越,经过激烈角逐,学院民族声乐系博士研究生郁留成(导师:郁钧剑,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在站博士后马鑫芮(合作导师:郁钧剑,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选送),分别以总决赛第3名、5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组】,为我院再添国家级艺术殊荣,实现我院“金钟奖”零的突破和黑龙江省在金钟奖赛场的历史性突破!


金钟奖(第三名):声乐(民族)组
郁留成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民族声乐系在读博士生
指导教师:郁钧剑教授
艺术指导:任卓(中国音乐学院)

金钟奖(第五名):声乐(民族)组
马鑫芮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选送)
在站博士后
指导教师:郁钧剑教授
艺术指导:陆师阳(南京艺术学院)
“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最具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专业大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等并列为国家级艺术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创办于2001年,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每两年举办一届。
本届比赛我院共有14名选手入围复赛,7名选手晋级半决赛,4名选手成功进入决赛,2名选手问鼎“金钟奖”。获得的优异成绩不仅是选手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彰显了学院在高水平音乐拔尖人才培养领域的扎实实力与深厚积淀。
入围决赛

民族弹拨乐【三弦】
张馨元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民乐系教师
艺术指导:陈疏赢(中央音乐学院)

声乐【民族】
邓超然
(北京市音乐家协会选送)
民族声乐系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郁钧剑教授
艺术指导:任卓(中国音乐学院)
入围半决赛

民族弹拨乐【中阮】
李孟莹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民乐系教师
艺术指导:崔沐晴(自由职业)

声乐【民族】
司岩
(河南省音乐家协会选送)
民族声乐系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刘辉教授
艺术指导:周立升(自由职业)

古筝
刘碧玥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科研处(艺术实践处)助理
艺术指导:计璐(中国音乐学院)
入围复赛

声乐【美声】
毛一伟
(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选送)
声乐歌剧系教师
艺术指导:郭梦瑶(哈尔滨音乐学院)

声乐【美声】
王牌
(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选送)
声乐歌剧系教师
艺术指导:李木子(哈尔滨音乐学院)

声乐【美声】
邓颖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民族声乐系2025届毕业生
指导教师:张金花教授
艺术指导:李木子(哈尔滨音乐学院)

声乐【民族】
丁明超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民族声乐系教师
艺术指导:任卓(中国音乐学院)

声乐【民族】
韩天俊
(甘肃省音乐家协会选送)
民族声乐系2025届毕业生
指导教师:谢艳丽教授
艺术指导:董春林(哈尔滨音乐学院)

钢琴
徐起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钢琴系教师

管乐【铜管】
李想
(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
管弦系教师
艺术指导:赵鑫(哈尔滨音乐学院)

此次重要比赛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与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级组织的有力组织保障密不可分。自今年3月开始,在备战比赛长达7个月的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学院党委书记雒文虎指出,要高度重视备赛工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要求科研处(艺术实践处)、研究生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和选手所在教学系,要在备赛协作、课程协调、教师指导等方面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充分展示学院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成果和良好精神风貌。院长宋飞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召开全国选拔赛、复赛动员会,指导组建备赛团队、安排学院中俄交响乐团协奏练习、多次关心询问选手状态、为参赛师生加油鼓劲。分管副院长马晓春带领科研处(艺术实践处)等部门认真落实学院要求,牵头协调备赛工作,自全国赛开始全程为选手比赛“护航”,组织比赛预演,多次召开备赛工作推进会,积极解决选手参赛困难,全力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备赛期间,学院先后在哈尔滨音乐厅、学院音乐厅组织开展2场金钟奖选手预演音乐会,为参赛选手搭建演出平台。参赛选手们表示,首先要衷心感谢学院和系领导的信任与大力支持。中国音乐金钟奖作为国内最权威、规格最高的国家级综合性音乐赛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代表哈尔滨音乐学院站上这样的舞台,大家不仅深感责任重大,更在感受到学院作为坚强后盾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内心的集体荣誉感与使命感。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精尖特”的办学理念,深入践行“教演研创”一体化融合育人模式,以“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建院精神为引领,以“三优”人才培养为目标,将专业教学、艺术实践、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塑造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此次在金钟奖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院学科建设与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学院坚守民族音乐根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充分肯定。
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高精尖特”办学理念,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努力在音乐艺术的高峰上再攀新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龙江“文化强省”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图片来源:科研处(艺术实践处)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