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音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哈音要闻 >> 正文

学院举办“拾遗记·游园会——非遗文化体验之旅”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3来源:团委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非遗传承筑牢自信根基,5月12日,学院举办第三届传统文化月之“拾遗记·游园会——非遗文化体验之旅”活动。

活动现场共开放9个体验项目,参加游园会的师生按照《游园会指南》指导,在园区入口处领取“集章卡片”后纷纷到各个活动现场打卡集章,兑换活动纪念品。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和生动活泼的游园形式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现场熙熙攘攘,人流如织。

独“书”一帜:笔墨丹青绘山河。活动邀请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哈尔滨书画院院长王显君和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农民书画艺术馆馆长强国才两位德高望重的专家走进校园,现场挥毫泼墨,创作精美的书法和国画作品,与师生们共同分享书法和国画的深邃魅力。

乐在“棋”中:方寸之间见乾坤。围棋棋盘上黑白纵横如星罗棋布,象棋楚河汉界上演攻守谋略,五子棋区域不时传来清脆落子声,学子们凝神推演,在虚实进退间领悟“胜败无常,弈道恒常”的智慧。

妙剪生“花”:红纸翻飞藏万象。剪刀游走于朱红宣纸,蝴蝶、牡丹、福字渐次绽放。一张张剪纸,将“以象寓意”的民间艺术智慧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锁”向披靡:榫卯匠心悟天工。鲁班锁体验区陈列着六子联方、七星锁等经典样式。学子们反复拆解拼合,在凹凸咬合的木质构件中惊叹古人“不着一钉,自成天地”的建筑智慧,感受匠人精神的永恒魅力。

霓“裳”寻梦:衣冠上国展风华。民族服饰展演区衣袂飘飘,学子们身着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民族服饰,手持团扇款款而行,将华夏衣冠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风“花”语:草木清供寄幽情。师生们纷纷参与插花体验,遵循“高低俯仰,疏密有致”的构图法则,在花叶错落间体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中式美学的留白意境。

面面“具”到:粉墨春秋演众生。京剧脸谱绘制区色彩斑斓,同学们对照《说唱脸谱》图谱,用矿物颜料在石膏模具上勾勒忠奸善恶。生旦净丑的符号化表达,让抽象化的戏曲美学变得触手可及。

巧手弄“影”:灯前竹影话千年。皮影制作区中,学生们伏案执笔,专注地为半透明的牛皮影人赋予生命,俨然成了“光影实验室”。

多多益“扇”:纨素轻摇纳清凉。团扇制作区浮动着草木清香,学生们将风干的玫瑰、雏菊与银杏叶拼成水墨山水,以蕨类叶片勾勒远山轮廓,在绢帛团扇的方寸之间挥洒创意。

“拾遗记·游园会——非遗文化体验之旅”作为学院第三届传统文化月的重要载体,是学院团委打造的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与师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校园活动品牌。通过专家展示、手作体验等多元形式,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神标识创造性转化为当代青年的感知语言,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使学生在解构与重构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认同,为培育具有文化主体意识的新时代青年开辟了知行合一的成长路径。

文字、图片、视频来源:团委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