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55周年之际,由中国音乐学院牵头、哈尔滨音乐学院等全国11所专业音乐院校共同参与的“青春音乐力量——全国11所音乐学院联合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盛大开启首场演出。全国政协、北京市文联、文旅部直属院团领导、国内音乐院校领导齐聚一堂,学院院长宋飞,副院长、党委委员马晓春应中国音乐学院邀请带队出席音乐会。我院管弦系教师张可涵、陈婵莲、曹皓淼、李想代表学校参与演出,科研处(艺术实践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音乐会。

作为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重磅演出,北京站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执棒,特邀泰斗级钢琴家殷承宗担纲独奏,联合乐团汇聚全国11所院校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才俊,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与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两部经典作品,构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

音乐会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激昂旋律中拉开帷幕。“人民钢琴家”殷承宗先生亲自担纲独奏,这位《黄河》主要改编者之一、当代中国钢琴界的泰斗级人物,以炉火纯青的技艺演绎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等四个乐章,将古筝韵律、船夫号子等民族元素与西方协奏曲形式完美融合,既展现黄河奔腾的磅礴气势,又抒发深沉的民族情怀。当《保卫黄河》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热血沸腾,掌声雷动中,殷承宗先生数次返场,带来《四季》“十月”与《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红色经典与古典音乐在时空交织中绽放永恒魅力。

我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教师张可涵以卓越技艺担纲上半场乐团首席,精准引领演奏进程,与殷承宗先生及全国同仁默契配合,展现哈音教师的精湛专业水准。其弓弦间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新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经典的敬仰与传承。
在这场打破地域界限的音乐盛事中,我院深度参与、亮点纷呈,成为联合演出的重要力量。管弦系中提琴教师陈婵莲、大提琴教师曹皓淼、圆号教师李想等骨干教师参与联合乐团,在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演绎中,以精湛技艺诠释“人类不屈精神”。
正如宋飞院长在演出前所言:“这场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更是11所音乐学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艺术创新的新起点。期待用音乐凝聚共识,以艺育德,以美育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珍惜和平。”

据悉,全国11所专业音乐院校共同参与的“青春音乐力量——全国11所音乐学院联合音乐会”全国巡演哈尔滨站将由我院承办,拟于9月13日在哈尔滨音乐厅与观众见面。演出将以我院中俄交响乐团为主体,联合全国兄弟院校优秀演奏家,打造极具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音乐盛宴。届时,钢琴协奏曲《黄河》将由我院优秀青年演奏家、俄籍演奏家联袂演绎,通过中外音乐家的协同演绎,让《黄河》的民族精神与“列宁格勒交响曲”的世界反法西斯精神交相辉映,彰显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放格局。
此次巡演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中国音乐教育界的一次联合的突破性实践。11所院校打破壁垒、协同创新,以“联合乐团”模式实现学术共享与艺术共塑,而我院在其中展现的教师风采与使命担当,正是学院“扎根龙江、服务国家、面向世界”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脚。从国家大剧院的首演盛况到哈尔滨音乐厅的青春接力,哈音人用行动证明:音乐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赓续——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凝聚青春力量才能奏响时代强音。
随着巡演陆续走进天津、西安、成都、哈尔滨等城市,哈尔滨音乐学院将继续以音乐为桥,连接历史与未来,彰显中国音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青春之声”传遍神州大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哈音智慧与力量。
文字、图片来源:科研处(艺术实践处)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