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音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哈音要闻 >> 正文

中国哈尔滨·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前沿问题国际论坛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25来源:艺术学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促进艺术学学科跨越式发展与进步,中国哈尔滨·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前沿问题国际论坛于11月23日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召开。

本次国际论坛由哈尔滨音乐学院主办,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独立艺术院校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此次盛会。

在开幕式上,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致辞,代表学院欢迎各位与会嘉宾和学者的到来。宋飞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在音乐、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领域,这种趋势更显现出锐意创新的无限可能。新的形势呼唤新的研究理念,非常期待参与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教授与俄罗斯艺术研究院院长DmitryShumilin教授分别向此次论坛发来寄语。杨雄里院士表示,科学和艺术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共同点,在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索中,不可能完全排除主观的影响,而艺术也必须遵循某些共同的客观规律,对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梳理和比较,并加以认真思考,无疑将成为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会议形式包括主题报告、圆桌讨论、专题论坛。分论坛设有“艺术教育与创新”“艺术心理与疗愈”“艺术传播与管理”“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四个专题。会议通过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广泛对话和深入探讨,汇集各交叉学科的资源,从多个视角聚焦艺术与科学研究前沿的重要问题,促进碰撞、激发新知。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内外26位专家学者将艺术置于更广泛的学科背景下进行探讨。

德国慕尼黑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WolfgangMastnak教授从神经科学、内分泌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探讨音乐治疗的作用机制,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前沿探索:其与神经量子场论的关系,为音乐治疗学科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CCF计算艺术分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李小兵教授围绕“AI是否会让音乐家失业”“我们应该如何面向未来”等一系列问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音乐学科的发展轨迹。

哈尔滨工业大学类脑智能与神经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海峰教授聚焦音乐情感的大脑加工过程,以脑电信号和音乐信号为对象,从理解大脑和模拟大脑两个层面出发,探索情感加工的基本认知规律,力求开发基于认知规律的音乐情感识别技术,以促进人工智能向类脑智能的演进。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还深入探讨了我国艺术学学科研究的时代特征、在全球化影响下未来不断求变所需的创新精神并审视了目前我国艺术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各位专家学者具有前沿性与前瞻性的深度探究,为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学者深度讨论了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提升学科研究质量的重要方式,未来研究应跟随科学发展趋势。艺术不仅是审美的体现,也是激发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科学的方法论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媒介,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宽了艺术的边界,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本次中国哈尔滨·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前沿问题国际论坛历时两天,于11月24日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马晓春致闭幕词,对支持本次国际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马晓春表示,本次论坛是哈尔滨音乐学院“敢创新路”建院精神的践行,为科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互动平台,也为各个不同类型的科研院所与专业院校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

中国哈尔滨·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是哈尔滨音乐学院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指导下,推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精、尖、特”办学理念的重要实践。此次论坛的举办充分彰显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国际化的学术视野,更为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研究搭建了优良的平台。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

文字、图片来源:艺术学系

视频来源:龙视新闻夜航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关闭】